close









(先拿張照片當本文主題的封面照片好了...)




很長的前言....肺炎中的肺炎...

之前發了篇收藏廚刀的主題文章,這次也把我買過的茶壺和茶具週邊拿來賞壺版分享一下,雖然不是甚麼名家大作,但也算是我這種原本不喝茶也不太懂喝茶甚至不了解茶具的人,陸續入手的一個小小記錄。

這還得從2018年的暑假說起了,我之前都只算是個會喝手搖茶飲的人,像是專門買一套茶具熱泡的功夫茶這類,大都屬於去長輩或愛好茶道的朋友那湊個熱鬧喝個幾杯意思意思而已,本身味覺算是極為敏銳的人,但要我把茶好不好喝說的多專業,倒是不可能,也不過只是憑自己的喜好來判斷是不是自己想喝的口感而已,因此也沒特別鑽研,或是主動想要去泡熱泡茶...更不用說買專業的茶具和好的茶葉來泡....

而在偶然的某一日,跟朋友在家中聊天時,無意間想到像這樣有時好友來家裡聚聚話家常時,不該只是人手一杯手搖茶或是果汁等飲料,甚至是喝酒,對身體並不是多健康的事情,而早前家裡是有一台不錯且不便宜的全自動義式咖啡機,但因為我只喜歡聞咖啡味,並不愛喝咖啡,所以那台咖啡機買回來主要是讓家人喝和招待客人用的,平時幾乎都放著好看,自己和家人鮮少會去使用,因此,喝咖啡悠閒地坐在客廳聽音樂看書或雜誌這種行為,我只有剛開始買機器那熱度還在的時候才會做,或是偶爾真的吃飽太閒才會想到還有這台機器...驅使著自己拿著當初買的透明雙層杯子裝著美美的奶泡漸層卡布基諾上臉書打個卡,裝B裝格調一下,當打完卡,咖啡也喝完、杯子也洗淨了後,也代表著已再次完成了階段性的使用任務了....下一次再碰不知道又是何時...於是就這樣用了幾年到了2018年,這台咖啡機就以超便宜的價格轉讓給一位早想接手的朋友了....,也因為咖啡機的離去,才令我想說要不要再找個自己會喝,也願意喝的東西,可以用來和朋友聚會用,於是就想到了「品茗」,開始著手上網做功課,陸續買了泡茶用的茶盤、茶壺、燒水壺、純錫器、純銀器...等周邊器具。

我平時的購物習慣,大都是網購居多,也喜歡對各類網購優惠研究(各大百貨的折扣也是鑽研了一段時間),當然前提是得要有品質,價格得和質量相等,CP值高的東西不是沒有,但那都是少數,一分錢一分貨雖然未必一定是定律,但便宜沒好貨,幾乎是必然的,因此我除了國際一線精品必定在專賣店買外,其它次一線的品牌,國外網購平台我也會去採購,至於像是淘寶的話,精品是不可能在那買,只有一些本身就是對岸製造、有價格優勢、或是些特殊的傳產商品,我才會在淘寶天貓買,當然只挑看得上眼的東西,尤其是天貓那的商家販售的商品品質大都會比淘寶來的好些,畢竟我也是買到超級會員的常客了,買的都算有經驗了,或許是我也很少買低於市場行情的東西,因此也沒買到甚麼雷的商品,畢竟要購買物品的店家我也算是都有先精挑細選,必定查清楚和比對評價以及有無其它雷同的物品讓不少商家同步販售,導致真假貨或是品質稱差不齊的問題出現,這類的商家的商品我是不會碰的,尤其是價格較高的東西,我大都只找獨家販售的店家,比如說有著實體店面本身也有一定名氣的店家在網上所開設的網店,才會是我購買商品的主要對象,畢竟外在使用的物品就算了,如果是裝著食物的容器類,我可不敢開玩笑,貴的都要慎選了,便宜的可更是碰不得....


一、購入電木茶盤:

又扯遠離提了,立馬回到主題,其實原本只是想只替家裡添購一套簡單的茶具就好了,可以買些好的茶葉,除了冷泡之外,還偶爾可以熱泡,結果越看自己的壞習慣又來了,上網做功課後就會自然的越看越多,龜毛的個性使然,又越看越雜越深入....從茶盤看到茶壺、茶杯,接著六君子,然後承裝茶葉的容器,像是陶罐、純錫茶罐、甚至純銀茶罐,而茶盤則是由原本的原木,包含各類木頭的優缺點都順便稍微了解了一下,配合自己的使用頻率來購買,尤其我很確定自己肯定不會很常使用....(這是重點),只能買個不用太顧和養的茶盤,也能避免開裂和過於潮濕的問題,於是最後就買了電木茶盤,這電木茶盤我買的也不馬虎,原本是要直接在台灣買的,台灣這有工廠生產,但看了大部分的外型以及細節,覺得並沒有我看的這間好,雖然比大陸的便宜,但畢竟我還是得買自己喜歡的,這次只能說抱歉了....

我在天貓買的電木茶盤是降香黃木這款式,價格記得當時匯率好像接近15個小朋友(未含運費),尺寸則為長80*寬50*厚6cm的加厚款,因為非常的重,光從對岸大陸那運來運費就要額外三千台幣左右,當時還沒碰私人集運,為了安全起見,就直接讓店家直運了,反正也不是甚麼爭議商品,只要能完好無缺的運來我家就好了....不過這麼重的商品,我倒也不擔心他們隨便亂丟,因為當貨運送到家裡時,家人一個人搬不動,必須要兩個人才有辦法...所以我就知道那些想要亂甩亂扔的理貨人員絕對扔不起來...還好我家客廳的兩個大茶几各有四根超粗的角柱(可以這樣形容),不然光放這個茶盤我看要擔心桌子久了可能會垮....,也因為我有兩個大茶几,所以我只選一個就專門來放這茶盤的,反正平時兩個桌子也沒啥在放東西....(如下圖)(照片都是當初隨意拍的...就將就看了....),接著測試最重要的排水沒問題後,於是茶盤就搞定了....





二、茶葉的選擇與試茶:

除了茶盤到了之外,最重要的茶葉,也到了,當時是在做了不少功課後,最後向風評不錯的店家長X茶行購買了90k和95k的大禹嶺各半斤,以及福壽梨山茶半斤,主要是想喝喝看大禹嶺和梨山的茶到底有多好喝,以前沒好此道,現在剛好有要喝,就讓人生多些不同的嘗試...這梨山茶雖然掛著福壽梨山茶,其實不是福壽山農場的福壽長春茶,而是廠外的,海拔一樣2200公尺的茶區產物,至於那真正的福壽長春茶,我當時也有跟農場預訂了一斤,分別是冬茶和冬片,春茶還得等隔年2月才開放預約,後面第二篇記錄再發一下福壽山農場的長春茶....值得一提的是,那次長X茶行還送了不同的茶樣試喝,高價位的有買了,中間價位的也自然也就要都嘗試,不然要是朋友都來家裡要喝大禹嶺、福壽長春茶,我應該會被喝垮...,其實店家的小姐聽到我剛開始要喝茶,知道我要直上大禹嶺,卻是跟我說一開始喝他們的福壽山梨山茶就好了,雖然價格也要五張小朋友以上一斤,但比起幾乎快要一倍價格的大禹嶺,的確是便宜非常多,也因為如此,我才兩樣都買來試試看。



說到試茶葉,我可是試茶試到茶醉去了,第一次還好,就如下圖中除了我買的大禹嶺90和95K、以及福壽梨山茶外,還有翠峰茶和龍鳳峽這兩種茶樣,所以第一回試茶,因為大禹嶺和梨山都太高階了,想留待後面再開始喝才準確,第一次我只試驗了翠峰茶和龍鳳峽,因為龍鳳峽很不錯,所以追加了一斤,順便讓他們再補寄了由海拔低到高的茶樣來,分別是碧綠溪、華岡茶、樟樹湖烏龍茶、豔陽天、玉山高山茶、新佳陽梨山茶、紅香茶,於是試茶任務就此展開,第二次試茶可是讓我體會到甚麼叫做「茶醉」,我芬了兩天把這些茶試完,接下來停了一星期才開始碰梨山福壽茶和大禹嶺....碰巧朋友自家生產的茶葉又送來給我喝...當天其實我已經不行了...還是勉強喝了下....差點茶鹼中毒掛掉......(這是危險行為,大家千萬別模仿....)

最後試喝的結果,不知道一開始就試喝杉林溪這等級的,所以阿里山那邊的我完全喝不下,應該說不是我喜歡的味道和口感,且我喝了覺得很沉,而杉林溪系列的就只有龍鳳峽的我滿意,價格對比梨山甚至大禹嶺那些來說,算是很便宜了,龍鳳峽的第一口喝下去有點意外 竟然喝起來那樣柔順,且甘甜,回甘度高,不過大約第四泡左右就沒前面那樣濃烈了,但我覺得這價位是可以買的,因此我後面才又追加一斤送人用,之後不想喝那麼高價位的茶,也可買來當常用茶;至於翠峰茶,茶味較厚.有種特殊香氣,但不太會回甘,不過很耐泡,價格我記得比龍鳳峽貴,CP值我覺得是龍鳳峽勝,至少當年的茶葉是如此,也剛好我喝得來....或許人家覺得翠峰不錯也不一定,我看客戶迴響也是都不錯,只能說青菜蘿蔔各有所號囉~

其它試驗的茶葉,因為日子已經久遠,當時我有特別紀錄的就只有翠峰茶和龍鳳峽,沒紀錄的就代表沒特別合胃口,至於大禹嶺和他們家的福壽梨山茶,則是常喝的茶,所以就沒特別留下紀錄,而大禹嶺的90K和95K的差別,就在於95K高山氣較重,90K則香氣較濃,當年的95K我覺得並不是很耐泡,且我喝不來,於是把剩餘的沒拆的都換成90K了,而90K的大禹嶺我又額外再追加一斤...包含他們家的福壽山梨山茶,的確符合那價格,味道香醇,香氣濃厚,入口回甘生津,這也是我又再追加的原因...至於正版的場內福壽山農場的茶葉,我後面定的冬片和冬茶,只有一樣我喝得來,所以那味道可真是獨特,濃厚的香氣且是果香味,一斤七個小朋友,也算公道價位,畢竟是國家單位的,價格也不能太誇張,後面寫其它篇時再稍微介紹,這樣茶葉也終於搞定了....很感謝看倌們有耐心看到這裡...文章還長的呢....






三、首批到貨的茶壺組-德化瓷茶具:

上面茶盤跟茶葉都搞定後,自然就是看茶壺了,記得那段時間光茶壺就看了整整半個月....包含朱泥壺、紫砂壺、段泥壺、大紅袍紅泥壺(日子久了忘了跟朱泥啥關係),景德鎮瓷器,德化瓷器,後來我先下單的是德化瓷器,景德鎮雖然水準和收藏價值不用說,但也有很多假的,甚至直接是用德化瓷來冒名,我本身是有找到幾家店家,像是景德鎮的瓷上功夫,他們家的東西就是真正景德鎮的手工出品,當然也反映在價格上,一個小茶杯子便宜個幾千元,貴的上萬元,甚至六位數或以上都有,原本是打算買個不錯檔次的主人杯回來用,但後來想想,怕買回茶具過一陣子又擱著了,還是先看看後面會不會持續再說吧,不過的確是會想收些瓷器回來用,半收藏也好,不過擺件就可免了,因為我家算是現代風的裝潢,風格跟那不太搭...於是與其在景德鎮買其它中低價位的會買到德化瓷,不如我就直接找德化瓷來買就好了,畢竟德化瓷的製作水準越來越好,價格比景德鎮的來的親民太多太多,倒不是說德化瓷就多差,只是定位不同和工法不同罷了,一方面拿來粗用,也不心疼,不過這套茶具我到現在都收著,還沒拿出來用過...不是捨不得....是用了更好的就懶得拿出來了...













當時買的德化瓷的素燒茶具,算是整套的套裝組合,有著杯子*6、茶壺*1、公道杯*1、茶漏*1等,這一套記得約五個小朋友,因為怕六個杯子不夠,我又另外多買了一組四個不同花色的蟲草系列杯子,更為素雅,不過這四個蟲草系列的杯子最後被我當成聞香杯用了...重點還不小心摔破了一個....目前只剩下三個....,還好一個也不過兩百多塊台幣,蠻便宜的...但是一看到三缺一的杯子數量就是覺得哪裡不對勁....









德化瓷最著名且受到世界其它國家喜愛的就是【中國白】的部分,本身燒製難度高,而這次買的這批用的土材還是屬於五萬元一公噸的那類,一般都只有幾千元人民幣而已,所以用料品質好,才可以直接以素燒來呈現,不然一般都是上釉,上釉的價格低的我還不敢買,怕買到含毒化學物質的毒釉,所以素燒這個選擇還算是不錯,當然本身經過1380度的高溫燒製,當然成品也不會差到哪,這款又是手繪描金的,用的是22K金下去描繪的,這個東西要是在國外瓷器大牌子,那價格可就貴了,一分錢一分貨,少了牌子加值,加上也是平時拿來半粗用的,我覺得是可以了,那次買的這套德化瓷茶具,實品的確是非常白潤,一開始我還說奇怪怎沒上釉,搞半天才知道是素燒,查了一堆資料也上了一課,這組茶具除了可以讓我泡茶用之外,又多了新東西可拍照,不用光源下去投射和用了較強的燈光下去拍照,完全不同的感覺,也可看出他這德化瓷透光時的確是非常漂亮,不透光則呈現中國白的部分,只是我這燈光有點偏黃,比較難照出白色的感覺,但同個東西可以拍出不同的感覺,還蠻好玩的。

說實在的,對岸那商品的包裝還真是搞剛...或許是送禮的需求多,所以包裝還挺繁雜的....不然我實在不太愛太多盒子,不如把那成本省下來用在商品本身上還比較實際點...(當然好看的例外啦)是說這個咖啡色盒子沒寫字我還以為是麻將盒呢...,反而四個杯子一組的蟲鳥杯的盒子還比較可看點....


四、親民價格的手工泥壺:

德化瓷到貨沒幾天,接著差不多時期訂購的泥壺以及君子類配件和紫砂茶洗也都跟著到貨了,除了純銀壺和純銀公道杯以及純銀茶漏和純銀燒水壺外(待純銀篇再來介紹)。

這次分別買了不同價位的泥壺,價位較平易近人的兩組分別是大紅袍紫砂的西施壺和一般的正規壺,這兩組我之所以會買,是看了許多用戶的評價後買的,據說是用宜興原礦大紅袍老泥料做的手工壺,價格不貴,也不過就兩三張小朋友一個,剛剛去搜尋了一下,都已經賣完好長時間了,還好當初有買下來,算賺到了,不然一堆都說自己是老泥料甚麼手工製作的,就只有這間我覺得值得信任,這兩顆壺買回來泥料色漂亮,做工也算有水準,以這價格來說沒啥好要求的,三點一線那些都是蠻基本的東西,開壺後出水也是在水準之上,畢竟是有數十年資歷的宜興當地工藝師劉鳳玲做的,品質是有保障的,其中的西施壺我是覺得實品蠻漂亮的,後來就送給家人用了,我只留另外一個標準壺,不過有點可惜當初沒再多買一個西施壺...他那價位這用料和做工是真的很划算....拿來平常粗用非常合適....(雖然我常用的是混六方那顆朱泥愛壺)














五、手工金魚紫砂壺:

另外一組則是較為不便宜的純紫砂原泥壺,是由國家工藝美術師徐萍做的,寄來的時候還多送一本作品集,由裡面的作品可看出其製壺水準與風格,這把壺主要會買是因為那隻金魚,我覺得很有特色,所以才買的,淘寶上一堆都做金魚的,我找了一下只有這間才是原主人的正規販售網點,當然要買就得買原版的了,這紫砂金魚壺上面的金魚淋上茶水後的確就變得栩栩如生,感覺都活起來了。











六、我最愛的朱泥壺-【混六方梨形壺】:

前面買的三組壺全都是套組,本身有附各自泥料的杯子,而最後這把【混六方梨形壺】,是單壺,完全沒任何杯子,是用老泥料的朱泥製作而成,價位算是這批所有壺裡最高的,按照當時的匯率我記得應該是16個小朋友不含運費,這還是遇到大檔期有折扣才有的,我買的是壺底無字的,壺底有字的差快一千元台幣,當初原本買不太下手,畢竟我才剛開始要泡茶,還不知道會不會又買回來擱著了....但因為第一眼看到就太喜歡了,就是一見鍾情的那種感覺....所以最後還是忍不住把它放到購物車...這把壺的製作難度不低,是梨形混六方的小壺,本身市面上也少見,它並不是以花俏的外型和特殊雕塑的造型吸引我的眼球,而是那平凡帶著不簡單的純樸,讓我一看就喜歡上了,實體只有150CC的容量,看上去小巧又精緻秀氣,各個細節都做得毫無遺漏,近乎完美,無論是壺嘴還是口蓋又或是出水球孔和泥料色澤,全部都很有水準,這把壺是我最喜歡的一把壺,當初原本還有點猶豫要不要開壺來用呢,但想說既然喜歡,買了就得用,不然供著沒啥意義,於是就直接擺出來了....話說我家的舅舅,開這把壺的時候,竟然給我拿錯拿成大禹嶺90K的茶葉來開....還真是奢侈阿!長X茶行他們家大禹嶺90K一斤可是要價九個小朋友以上...

這把【混六方梨形壺】是由宜興的一位民間手工製壺名人「李泉」所製,跟一般正規的製壺師不太一樣,光落款它就沒照製式的來落款,了不起壺蓋內裡給你落個款就很好了,完全就是很自我的調調,連廠家都要求不了他,無怪乎做出來的壺那麼漂亮,給點堅持的空間也無妨,其實對我這種剛開始喝茶泡茶的白丁來說,那些更昂貴名師壺之類的茶壺,其實意義不大,畢竟我並不買些特殊壺來擺飾,我買來都是要用的,好看實用最重要,是誰做的,並不太在意,我也沒研究的那麼深,因為我不常泡茶,所以自然就談不上養壺,重點泥料好泡出的茶好喝就可以了,我自己用這個混六方壺來泡高山烏龍之類的茶葉,的確跟其它壺泡一樣的茶葉比起來,有比較好喝且甘醇,甚至跟我的純銀壺比起來也不惶多讓,各有其不同風味,此壺泥料砂質清晰,做工上乘細緻,出水非常強勁順暢,混六方線條流線柔和,的確如店家所述,固有一方抵十圓之美談。

店家壺評:

【混六方梨形壺】造型仿古,壺身似梨形,一彎流,壺體勻稱,腹部飽滿,此器婉約不失大器,於經典中見創新,壺身六方造型隱現,線條流暢,六個面取六六大順之美意。

混六方工藝講究、複雜,成形作品美不勝收,精氣神十足!

















除了上述茶壺外,還買了手工製的竹製四君子和獾毛製的養壺筆,缺了一君子,主要是切割普洱茶磚的刀子,但我看了一堆貴的說自己是啥大馬士革刀,我看了就想笑,了不起說個大馬士革紋而以,光那價位還想買甚麼大馬士革刀紋的刀?所以看了一堆巧令名目的,就沒打算收了,一方面我又沒喝普洱茶...買來放著也沒用,真哪天要買茶磚來用時,拿我的雅小刀來切就好了,絕對比那些茶刀都還利...茶洗的部分,原本想買個類似菜市場那類便宜的就好,反正也只是洗個茶杯用而以,但後來想想,既然都買了幾組有一定價位的東西了,乾脆都一起直上好了,所以又額外弄個兩個小朋友的紫砂茶洗回來...還好我沒瘋到上純銀茶洗...(原本有想...)





看看當時買到這程度後,整組放上去,整個好看超多的,發覺這電木茶盤放上茶具後,整個感覺都起來了呢~
當初還真是買對了!也很簡單好看!還不用特別照料....這是重點....雖說也是要養才好看....



七、再次入手新的【混六方梨形壺】:

上面的茶壺買的大約過了半年的某一日,剛泡完茶洗完我的愛壺【混六方梨形壺】往茶盤一放時,不小心力道太大,只聽到一聲清脆的聲音....心裡暗道不妙,果然,我的愛壺壺嘴缺角破裂....找了茶盤上的排水縫隙,把那破碎的一小片碎片撿起保存,當下真是超級心痛的....畢竟好好的東西,又剛好是我心愛的壺毀損了...除了罵自己不小心之外,只能想想看有沒有厲害的可以修補的,好在後來上網找到了台北汐止的老師傅有在處理和修補茶壺,趁著家裡親戚剛好要回台北,拜託幫忙將茶壺送去補救,也因為這次的事件,我生怕之後李泉那個性不再繼續做這個壺了,所以又去原店家問問還有無貨,好在還有一把壺底有刻字的刻繪款,因為我原本買的是光素款(壺底無字的),兩把差別在於壺底有無字、無字的球孔是圓形球孔,有字的是方形球孔(好像後來改的),有字的我是多收一把回來收藏用,原本無字的光素版修復後就拿回來繼續使用,也由此可見,我心裡是多喜歡這把混六方梨形壺....好在台北的師傅手藝真的不錯,修復後茶壺我完全看不出來原本哪裡有破損過...真是厲害....也慶幸還有這類手藝的老師傅存在,不然我的愛壺可就沒救了...

這次的包裝是用較大錦盒所包,之前是中小型的類錦盒,我覺得這次的盒子做工較好也較厚,感覺比較能保護茶壺,也蠻好看的。








這次的圖片是後來拿到新的混六方刻繪版梨形壺後拍的新照片,因為光線問題,所以顏色有點落差,但這把壺本來就是會因光線不同而有呈現橘紅色或暗紅色的表現,我這兩光技術只能補救一下,畢竟懶得再重拍,當初只是習慣做個紀錄而已,而我當時拍茶壺也都沒拍出水的球孔和落款的習慣,有機會再補拍一下,壺底的刻繪我有用手機拍了張照片,刻繪版大約是這樣的字體內容。




八、鋪砂巨輪珠(具輪珠)原礦紫砂壺:

這把原礦紫砂用了鋪砂工藝所製作的巨輪珠紫砂壺,其實也是那次要加購一個新的混六方梨形壺時,不小心逛到的新產品,重點是看到這顆壺後,我就有種熟悉的感覺,立馬點進去此壺的介紹頁面,尤其是最底下的作家展示部分,果然沒錯!就跟我的愛壺混六方梨形壺是同個師傅-李泉,代表我還真是喜歡他的作品,兩把壺是完全不同壺型的茶壺,但我不知道為何,一看就猜是他做的,結果自然是我猜對了!因此當然也就一起放入購物車,打包回家...

(以下照片也是光線的關係有些許,實品是偏紫色沒錯)





這把壺除了用原礦紫砂搭配鋪砂工藝全古法手工製作外(下圖是代理商家的古法製作手法介紹圖片),還是一把主打燒得透的紫砂壺,紫砂燒製溫度很重要,過火或欠火都無法發揮紫砂的特性,鋪砂的成品率本身也較低,所以以五個小朋友的價位來說,不算貴,我從其壺身線條和有別於傳統壺型的些微區別的那種製作習慣,就覺得跟混六方梨形壺有點異曲同工之妙,就是同個手法和同個風格,不太拘泥於傳統,但又不過於標新立異,從其中取得一個微妙的平衡點,我想這是我喜歡他的作品的原因之一,不過這把壺我是沒用過,140CC的容量,雖然壺身圓潤線條流暢,但依然屬於小巧精緻的小壺,其實李泉的作品,我覺得就是可以從「線條」來辨別是否他做的,那風格太明顯了...,他或許不是甚麼製壺大家,但我覺得以這年紀有這水準算很厲害了,至少我算是他的伯樂~,說他好話說那麼多,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業配,這純粹是個人喜歡,所以特別多介紹一下,畢竟分享文章,內容也得寫些自我主觀較強的東西,才是屬於自己的文章唄~






這把壺也因為我沒用過,只是買回來收著,所以無法知道其缺點在哪,但依照李泉的製壺手藝,應該不存在那些低級的缺陷,唯一讓我有疑慮的就是那整齊平整的壺蓋雖然好看,但真拿來泡茶的話,是否會燙手...因為我看了一些巨輪珠,壺蓋上方的蓋頂的「紐」,大都做得較大或高厚,應該說那顆蓋鈕會做得比較好拿點,而李泉這把壺好看是好看,但這壺蓋的鈕的設計實用不實用就要真的下去泡茶才知道了...不然他這把壺的確是蠻好看的,就是那古樸的韻味和流利且又兼具柔順的線條好看....不枉我看到他的作品就必收

九、朋友贈送的僧帽壺:

某次一位常來喝茶的朋友,突然帶著一把造型特殊的迷你茶壺來家裡說要送我,因為之前我有送他一個蠻特別的瓷器蓋杯,可能想說當作回禮的將這把他早期買的僧帽壺回送我,我對茶壺了解不多,只是這造型特殊的壺的確蠻特別的,真拿來泡茶還真用不習慣,應該當擺件比較適合,於是當下就不矯情的收下囉~

這顆壺其實我也沒法多做介紹,算是額外的一個小插曲,版上許多對茶壺非常有研究的壺癡、壺迷和壺界能人,對這種壺應該了解較多,網上也多少能有些資料可查詢,當然這顆上面清楚寫著是仿照時大彬製作的僧帽壺,如果是真壺的話就是骨董級的壺了,畢竟時大彬是明朝時代的製壺大家,而據說時大彬也未必就是僧帽壺的原創,不過那都不是重點,這顆壺造型特殊,平時我也不會主動去買這種壺,但因為是朋友送的,我收著當個紀念,這樣就夠了~至於是誰仿的,便宜與否,那也不重要~
從這個錦盒上看來他的確已經收很久了....
















寫到這裡,這篇沉長的茶具購入紀錄的茶壺篇終於告一段落,我一開始在這寫文章也只是想說剛好這陣子非常閒,有這時間乾脆來好好做個紀錄,在01發文章我想應該可以保存很久,隨時要查要回味都找的到,剛好這陣子也有此類收藏文章的主題活動,就搭著順風車寫下去了,誰知道一寫就寫那麼長,比上次廚刀首篇的還要長....我還真想說有幾個人有耐心看完呢....尤其現在大部份人都習慣看標題、或是懶人包之類的居多,不過到也無所謂,畢竟這篇就是個紀錄,算是這幾年我個人的一小部分採購的總整理,後面找時間會再補上純錫罐篇、純銀壺茶具篇,剛才想到廚刀那我也還有不少文章要寫...整理這些紀錄寫這篇文章還花真多時間呢...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耐心....接下來就只能盡量利用這段空閒時間有空就補了~

(此篇完結,下篇待續....)








離婚證人

台北離婚證人新竹離婚證人彰化離婚證人高雄離婚見證人







遺囑見證人結婚證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ibhasduf0 的頭像
    vaibhasduf0

    暗淡無光

    vaibhasduf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